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8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不过今天的饭桌上算是比较丰富了。有葱花跑蛋。苏月做这菜的时候就两个鸡蛋,为了让鸡蛋看起来多一点,所以在打鸡蛋的时候多放了些水。煎出来平铺着看起来也是满满一大盘。

  再就是几条煎小鱼。还有煎豆腐。还有一些新鲜的蔬菜。这些东西对普通人家来说已经算是还不错的伙食了。

  张祥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到来打扰了这家人的日常饮食和生活还是他们本就是这样。但是张祥总觉得不太好。所以他主动夹了些鱼、豆腐和蔬菜。然后走到苏月边上,放进苏月碗里。

  “小姑娘还在长身体,你要多吃一些。”张祥叮嘱的。

  苏大昌在那儿喝酒,扎吧扎吧嘴,倒是没说什么。而张顺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向来就不会说什么。也就是苏大昌敬酒,他喝点酒。连吃饭吃菜都小心翼翼的。

  张祥这边给苏月夹了一些菜。他这转头的功夫。苏月的老娘就把其中一半扒拉到了自己的碗里。那小鱼肯定是不能给苏月留下来了。老娘今天都吃不到荤腥呢,你还有的吃?

  张祥毕竟是来这里做客的。看到这些事情,他虽然心中有些不舒服,但现在还是也只能忍着。自己还能说什么呢?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活法?

  而苏大昌则是该吃吃该喝喝,整个人松弛的很。也不知道他一个月五十来块钱的工资,怎么能把孩子养成这样。

  张祥有些心事重重,而苏大昌则是一杯一杯的酒喝下去,各种话匣子都打开了。

  而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孩子的身上,毕竟这个年纪的人了,聊孩子是最多的。

  苏大昌喝了二两白酒,有些上头,话也就各种说出来了:“我是真羡慕张顺和张祥大哥你啊。你看看,你们的孩子多好啊。”

  “张顺不用说了,孩子有出息。都当飞行员了。张大哥你也好啊,五个儿子。各个都有出息啊。”

  “我就这一个女儿,哎呀有什么用啊。”苏大昌说道这里捶心肝的难受。

  “你们说女儿有什么用啊。”

  张祥听到这话忍不住反驳:“女儿也好啊,我儿媳妇曹文清,她现在都去苏联培训人家苏联工人了,这不就是本事嘛。谁说女子不如男了?我看你家女儿好好培养,也行的嘛。”

  “行什么行。女的哪里行了。”许是喝上头了,苏大昌的话说的越发赤裸裸。

  “你瞧瞧她(苏月),以后不就是嫁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以后就是外姓。我还是要生个儿子。哎呀,当年就是被那五块钱奖金给坑了啊,搞的我没生了。不然我现在肯定好几个儿子。肯定都有出息的。”

  苏月蹲在一边吃饭,听着父亲的话,眼泪就忍不住的滑落,滴在饭里,吃进嘴里,咸咸的。比盐酸菜还要咸。

  刚刚她听着张祥的话。知道远在北京有一个叫做曹文清的姐姐。比自己大上一些,现在已经是国家顶尖的技术工人了。还能去苏联教那些很厉害的苏联专家。如果自己是那样,该有多好啊。

  自己真的很想要成为像张叔叔口中所说的曹文清姐姐那样的人呢。但是自己……

  她的眼泪不住的流,怎么止都止不住。低声的抽泣,颤抖的肩膀,咸咸的米饭。

  而苏大苏昌这是越说越上瘾了。

  应该说他对张祥和张顺都有儿子,而且儿子都挺有出息,这个事情充满了嫉妒。

  而这种嫉妒让他心中产生的怒火,又不能对这两人发泄。只能发泄在全家最弱的女儿身上。

  “这女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要我说读书读多了路都歪了。想七想八的,这丫头从前还跟我说想读高中,想考大学。就她这样的,她配吗?我和你们说,要是个儿子,我肯定砸锅卖铁的培养,但是女儿没有用。”

  张祥听到这话忍不住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被苏大昌用手按住。

  “张祥大哥,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别觉得我不疼女儿,女儿和儿子的疼法是不一样的。儿子要培养出人头地,女儿是要给他找个好婆家。过两天我就打算带苏月去和赵老四家的儿子见个面。把婚事先订上。”

  “那赵老四家的儿子二十来岁,他父母都是在锑矿工作的。都已经说好了,只要婚事说定他爹就从锑矿早退。把班顶给他儿子。以后苏月的老公就在锑矿上班了。她也吃喝不愁,我对她还不好?”

  张祥听到这番谬论,整个人都惊了。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也一直是接受着最先进的解放教育。他没有想过如今的中国还有如此愚昧的父母。如此的麻木不仁。仅仅是听到这些话,他都忍不住气血上涌,全身颤抖。

  而15岁的苏月,听到这话之后,已经拿不住饭碗。砰砰一声,饭碗掉在地上。

  她泪如泉涌的,冲到父亲面前瘦小的身躯爆发最大的力气,她用全身的力气爆出最大的喊声:“我不嫁人!我不嫁!我要读书!表叔,你救救我吧!求你了,我和你回乡下种田都行。”

  苏月当场就跪在了表叔张顺面前,这让这个一辈子老实的农民不知该怎么办了。他愣愣的看着苏月,又看了看怒发冲冠的张祥,还有那面色不善的苏大昌。张顺不知所措。

第八十三章 搞产业

  贵州,贵阳。

  “哎呀,张福同志,你这油辣子搞的是真的好啊。我们贵州的辣椒确实合适搞这个啊。”

  贵州省厅里负责产业发展的负责人陈光真的是高兴啊。因为人家给贵州带来新的产业啊。

  在他的面前,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是半瓶油辣子。

  为什么是半瓶?因为有半瓶已经被吃完了。他的面前还有个大碗,而大碗里面之前有慢慢的一碗面。

  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空碗了。

  陈光用手绢擦了擦嘴,还颇有回味的说道:“这个油辣椒的味道是真的不错啊。刚刚那一碗白水面,光是拌油辣子就很好吃了。”

  而坐在陈光对面的正是被张祥念叨着许久都没着家的张福了。

  现在的张福,年纪轻轻也是有所成就了。最早是搞代餐,后来又搞奶茶和各种小料和相关的食品研究。

  现在也是搞各种食品研究,因为有比较成熟的食品工业化经验了。所以也在食品研究相关部门挂职了。

  除了自己的研究项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帮着把研究所和大学里那些研究出来的项目落地,能够工业化。

  这一点很重要,做研究不能光在实验室里。尤其是他们这种民生相关的研究机构,比那些纯理论研究机构更需要落地接地气。

  不能落地,不能生产就总觉得差了口气。

  张福就是帮着搞搞配套和统筹,毕竟在海南和河北都开过厂子,不管是生产代餐粉、魔芋粉,还是生产奶茶配料都是属于工业化应用了。

  不过虽然陈光一个劲的称赞这个油辣子,但是这个油辣子还真的不是张福搞的。是研究所里的另一个研究人员搞的。

  张福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在他身边的那个中年男人云泗川。

  他是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属部门,针对云贵川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性与工业性扶贫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简单概括他的工作就是想办法给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寻找产业出路的人之一。

  本时空之中,新中国发展的很快。工业产业科技都比元时空强多了。

  部分产业已经追平元时空八十年代的水准了。

  这样快速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全国上下的产业分布不均。

  李锐作为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他也陷入到了一个自己并不想要陷入的发展困境之中。

  那就是掌握在手上的就只有这么多米,但是全国等着开饭的人却这么多。

  如果搞平均主义,每个地方都撒点,那结果就是大家都发展不起来,中国没有拳头产业和优势产业。网咖搞来的科技领先也会很快被美国在内的国家追上。毕竟他们也可以摸着中国过河。

  如果产业集中发展,那就会和元时空一样,造成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差距巨大。

  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了。就像是现在的几个中部工业城市和东北重工业区,现在就发展的很好。

  尤其是像东北重工业区,比如沈阳好了。现在沈阳一机的双职工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已经快要接近苏联同样双职工的生活水准了。即便是没法完全一样,但是六七成的水平还是有的。

  这在六十年代的中国,简直是奇迹一样。

  而同样,在云贵川还有很多人生活水平也就是比建国初期有所提升,和那种工厂双职工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给地方找产业和工业出路,也就是他们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了。

  不做都不行的那种。

  云泗川道:“张福同志他们研究所搞出来的这个油辣子,还有下面的各种腌菜制品,口味口感都很好。比我们贵州传统的农家做法好吃太多了。”

  “我们已经在全国十七个省份做了口味调研,统计了差不多一万个家庭在品尝了油辣子、腌菜等等。他们给出的反应都很好。”

  “贵州地区很适合种植这些辣椒和蔬菜。如果贵州当地好好配合的话,这个产业我们觉得是可以做起来的。现在国民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大家对于食物多样性的需求也变多了。很多地方的人们不在只是单纯的追求吃饱,已经开始追求口味了。”

  “不管是油辣子还是咸菜,以后工业化生产,可以为贵州直接提供几千个工作岗位。有了拳头产业,才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一起发展嘛。”云泗川笑呵呵的说道。

  省厅的陈光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站起来双手叉腰的在办公室里踱步,并且嘴里不断的说着:“太好了,太好了啊。”

  “我们贵州要是能有一些拳头产业,那就不会那么被动了。云同志,都要麻烦你们了。”

  云泗川哈哈一笑:“都是为国家发展,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个事情的具体啊,陈厅长,你还得向张福同志好好请教。”

  “搞食品工业化,怎么选址,怎么搞原材料。怎么处理,去哪里搞产业园,张福同志才是最有经验的。有他在,能少走不少弯路呢。”

  “说起来,这些东西选在贵州搞,还是张福同志提议的。因为他们在研究所里做了很多实验,贵州这边种植的辣椒做的风味最好。要不然隔壁的四川都想要抢这机会呢。老陈,你要多谢谢张福同志啊。”

  听到云泗川这么夸奖自己,张福则是笑了笑。工作多年,也经历了诸多风浪,他早就退掉了早年的青涩。

  现在面对他人的夸奖,他也会打着哈哈说道:“云主任夸的太过了。做这些都是我份内的事情。我肯定会帮着把这些事情给搞好的。”

  “贵州我也看了,人均收入也确实是穷啊。如果多种些辣椒,多搞些特色咸菜能帮着大家增收的话,那我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如果油辣子、腌菜在全国的销售情况好,贵州也就有更多的发展资金了嘛!”

  办公室里的众人都笑哈哈的,气氛融洽的很。

  陈光正准备让人去安排晚餐,并且为云泗川、张福安排住处的时候,他的秘书走进办公室,并且小声的在他耳边说了一些话。

  刚刚好笑呵呵的陈厅长面色瞬间凝固了起来,他对着张福和云泗川告了罪。然后把秘书拉到一边聊,他转头对秘书道:“怎么回事?人怎么样了?还在派出所?”

  “嗯。”

  “就不知道先把人安顿出来?!”

  “试了,但是那老爷子脾气犟的很。他说打人了,被拘留天经地义。派出所要关他三天,就关了。他不肯出来。”

  “啧!行吧。”陈光脑子转了几圈考虑了几种后果后,最后还是摇摇头走到张福身边,对张福如实相告道:“张福同志,你可能要去趟独山县。”

  “嗯?独山县的腌酸菜厂并不太符合我们做腌菜的条件,而且他们那里的交通问题很大。我个人不推荐在那里搞厂子。”

  “不是,张福同志。我不是说要在独山县搞腌菜厂。厂主要是你父亲在独山县。”

  “啊?”

  “而且他因为打架伤人,被派出所拘留。现在罚款一百五十元,而且要在派出所里关三天。”

  “啊?!!”张福一个头两个大。

第八十四章 干大事

  独山县派出所内。

  张祥没有想到和一年没见着面的儿子张福,居然能在这碰上。

  说实在的,在这种地方和儿子碰上,真的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自己这辈子都想着给儿子们做模范。没想没到临到老了,现了个大眼。

  “爸。”张福在见面室内,看着老爹嘴角还有些微乌青的痕迹。张福本来有很多话的,但是现在只是问道:“你没事吧。”

  张祥有些不好意思的自嘲道:“我这一辈子,临到老了,倒是给你看了笑话了。”

  说罢,张祥又摸了摸嘴角上的乌青:“没事儿,小事儿罢了。还没厂里的火花溅到疼呢。”

  张福有些无奈的摇头:“爸,你不是去看老三了嘛。怎么跑来贵州了,这一东一西的,一千多公里呢。”

  “这说来就话长了。”

  “那你长话短说。”

  张祥也就长话短说,把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尤其是关于他怎么进来的。

  “所以,你是个那个叫做张顺的叔叔来的贵州,然后晚上借宿他表哥苏大昌家。又因为看不惯苏大昌卖女儿一样的行进,你就揍了他,还把人打进了医院?”张福有些无奈。

  张祥倒是挺起胸膛道:“他这不就是该打。什么玩意儿!国家是不是规定了,女性最低结婚年龄二十岁。国家是不是反对包办婚姻。你看,你和曹文清都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吧。我和你妈有管过吗?”

  “我看那叫苏月的女孩儿挺好,又懂事。十五岁,就订婚?啥叫订婚?我打听了,这地方说是订婚,二十岁扯证。但是你十六岁就要和人洞房!什么狗XX玩意儿!”张祥骂的很难听。

  “不光是这苏大昌该打,那个赵老四也该打。不光是赵老四该打,独山县锑矿的领导都该打!”张祥骂的犹不尽兴。

  “你猜那瘪犊子的苏大昌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赵老四的儿子?就因为赵老四可以办理内退,然后把锑矿的班顶给儿子。你听听,你听听!这是什么混账话?”

  “有好工作就父传子是吧!这还是锑矿,下矿还算辛苦的工作。如果是其他的呢。这天下要被这帮人搞成家天下了吗?!”

  张祥骂骂咧咧的骂的很难听。张福都阻止不了老父亲的发泄。

  他只能等老爹骂完了之后道:“那个苏大昌我让人去打听了。没什么事儿。都是外伤,没有伤经动骨的。就是当时打了俩伤口,看着血丝乎拉的吓人,实际没什么事儿。爹啊,你是不是该出来了?”

  张祥一挥手:“不出去,那苏大昌卖女儿有错。我冲动了打人还打成那样了,我也有错。有错就要受罚,不然国家的律法不是白弄了。你别以为自己现在大小是个人物,有省厅的人陪你下来,你就能无视法律。我还要关到明天中午十二点呢。你十二点再来接我。”

  面对这样的老爹,张福还能怎么样呢?只能尊重他了。

  独山县派出所的所长都是无奈。这老爷子当真是比钢都硬,比铁都强了。这个脾气绝了啊。

  张福也没办法,陪他下来的是省厅里陈光的秘书。

  这秘书也大概知道这边是什么情况了。卖女儿,这事儿还真不能说是张祥的错。这秘书也是穷人家出来的,读了书到了高中,然后分配工作,这才一步步的做到厅长陈光身边的秘书的。

  他是知道贵州下面那些贫穷的乡县里的情况的。从个人情感上,他是很同情苏月的。因为当年他爹妈就卖过他的姐姐,然后没几年当地村里闹疫病,当时当地的卫生条件不够,他姐姐和姐夫也就死在了这场疫病里。

  这让他以后有能力了,想要救赎自己的家姐都做不到,成了心中永远的一根刺。因为能供养他读完高中,是靠卖他姐姐的彩礼来的。

  到的位置越高,这根刺也就越痛。

  所以在张福和张祥见面的时候,秘书去处理了一下苏家的事情。

  苏大昌被打之后,整个苏家就乱套了。苏大昌媳妇自然是不允许张顺这个苏月的表叔带走苏月。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