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82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快两年没回家了,让娘看看你长什么样了。”

  “你怎么这么黑了啊。”

  “你咋瘦了这么多啊。你有没有吃饱饭啊。”

  前面那些话都要把张寿的眼泪给说出来了。结果最后一句,却是把一旁笑呵呵看着亲人团聚的政委的汗给说出来了。

  “大姐,大姐。”四十来岁的政委喊五十来岁的桂花一声大姐也是合理。

  他非常认真的说道:“大姐,咱们部队再怎么着也不至于让孩子饿着。饭肯定是吃饱了的。这张寿,在部队没瘦。天地良心啊,他入伍的时候才一百三十斤,现在上称一百四十八斤了。这小子是练壮了,不是饿瘦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部队没有亏待孩子们,同时也是因为快到午饭时间了,政委一声令下,大家直接移步食堂。

第七十六章 参观与窘迫

  政委是真的要极力证明一下,那些父母把孩子们送来部队,肯定是能吃的饱饭的。

  如果孩子说在部队训练苦,训练累,乃至于训练的时候受伤了之类的。政委总是有话可以说的。毕竟来当兵又不是来享福的。

  哪个训练不苦不累呢。这政委当年入伍的时候也是训练的苦累苦累的。现在虽然当上了场站的政委,不用和普通士兵训练的那么苦了。但是他四十来岁,还是能慢一点跑完五公里越野的。所以他总是有话能把喊哭喊累的士兵的话头给堵住的。

  但是要说孩子来了部队训练又苦又累还吃不饱饭,那就不行了。

  地主雇佃户干活也知道累的时候给顿干饭呢。好好的孩子交到部队,活生生给饿的不行不行的,那你们岂不是还不如地主老财了?

  解放军是有传统的,必须要让战士们吃饱的。就算是最困难的红军时期,也是尽可能的保障伙食标准。只要是后勤制定了的伙食标准,那真是就算饿死司务长都要尽可能的保障战士的供应。

  这一点和元时空后世的许多部队都不太一样。元时空后世的日本韩国的军队餐真的是有一种能饿死人的感觉。

  毕竟元时空之中有日本空自少尉因为早餐多拿了一个面包,而要扣发当月全部奖金的行为。

  也有南朝鲜部队,每月一次改善伙食是全连可以定时定量吃一包泡面外加每人两块炸鸡的故事。

  而南亚第一强国的印度就更不用说了,把猪饲料掺入军粮里给士兵们吃。毕竟印度的餐食大多是各种香料熬的糊糊。抛开卫生问题不谈,反正香味是足够的,那些香料糊糊有一种就算是沾鞋底子都好吃的感觉。而这个感觉也没错,印度大兵吃了一年的猪饲料,没发现问题。还吃胖了。

  也就是因为吃胖了,才被人发现了。因为其他部队都饿的瘦了。你们长胖了,肯定有问题。果然,你们用猪饲料喂士兵!是严重的贪污行为。

  好消息,印度反贪,士兵们不用再吃猪饲料了!

  坏消息,印度反贪,士兵们连猪饲料都没得吃,只能饿肚子了!

  这些事情放在解放军的身上,那就看战士们闹腾不闹腾吧。部队一般也就是炊事班长手艺太烂,把好东西都煮的烂烂糊糊的,还没听说能让战士吃不饱的情况。

  尤其是张寿现在他们所在的部队是空军部队。直面中国东南沿海。有的时候要和美军海军航空兵掰掰手腕。毕竟老美的航母还是时不时在中国东南沿海游弋的。对中国的抵近侦查也是没有停下来过的。

  中国对于战斗机飞行员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如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有了李锐提供的后世资料,他们这些战略科学家很清楚以后的战略发展方向。

  以后制空权只会越来越重要,对于飞行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把空军的底子打好,要从现在就开始。

  反应在普通的空军部队身上就是各种学习和训练变得更加科学,各种训练和模拟设备更加先进。

  当然,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未必看的懂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儿和专业的东西。

  但是食堂这东西,他们是看得懂的。

  桂花和张祥等一众战士的父母们来到军队的食堂也算是开了眼了。

  没别的,就是因为菜色真的挺好的啊!

  张祥是北京钢铁厂的工人,钢铁厂属于好企业,所以企业的食堂也做的好。桂花没退之前是在街道上班,街道就没自己的食堂,桂花都是去隔壁兄弟单位的食堂打饭,那个伙食就差点。

  张祥最喜欢和人吹牛的一个地方就是老说钢铁厂的食堂好。隔三差五的能有点荤腥。毕竟钢铁厂是重体力也重脑力(精神集中度)的工作。

  如果赶上做大活儿,赶工期高强度连轴转的时候。向张祥这样的一线工人尤其是带技术的大师傅都会额外有一片大肉。

  这是给他们补身体用的。每逢这个时候,张祥就会和胡同的邻居吹牛逼,说自己今天又吃了一片大肉。

  现在到了空军的食堂,张祥觉得自己牛逼吹早了。

  因为张寿在信件里说的在部队吃的很好,真的不是虚言。这部队的伙食是真的好啊。

  在食堂的打菜窗口里,放着五个菜。花菜炒肉、煎豆腐、咸菜炒毛豆、肉丸烧丝瓜。

  还有一锅紫菜虾皮汤。

  这四菜一汤打到手里的餐盘时,张祥还一个劲的对炊事班打菜的洪班长说:“别打多了,别打多了。给一半就行,我吃不了多少。”

  打菜的洪班长却道:“大叔,咱们打菜都是按规定量打的。您不要客气,吃好吃饱,要是不够再来舔。”

  “诶诶。”张祥点了点头。看着餐盘里的菜肴和米饭,莫名的有些感叹道:“部队的伙食是好啊。”

  张寿带着父母坐下。

  “诶,部队不是要吃饭前拉歌嘛。怎么没听你们唱啊。”桂花倒是有些好奇。

  张寿哈哈一笑:“有的兄弟部队是要拉歌,不过那是因为用餐的食堂大小不够,大家要排队吃饭。因为排队的时间太长,所以用拉歌的方式打发时间。咱们这个部队的食堂大小够,大家不用排队吃饭。也就不用拉歌了。”

  张祥的父母恍然大悟。他们也和旁边另外几个战士的父母互相聊天。大家都是在大巴车上才认识的。

  来的这些父母有飞行学员、飞行员的,也有地勤和地面部队的。

  一顿饭吃完,张祥打饭的时候还说让洪班长少打点,实际上他是一点渣都没剩下,吃的那叫一个光光的。吃完之后之直打嗝呢。

  “嗝儿~哎呀,这部队的饭还真的挺好吃的。还是大白米饭和玉米面馒头呢。我觉得比很多老百姓家吃的好啊。”张祥一边说一边打饱嗝呢。

  向张祥这样北京钢铁厂的职工,桂花还在街道办干活的北京双职工家庭,其实在全国都属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了。

  他们在大巴车上认识的一对夫妻,他们就是来自于贵州山区的。夫妻俩都是种地的。但是贵州那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地方。种地真的是太难了。

  这夫妻一年到底的主要粮食就是土豆,然后就是各种蘸水蘸着土豆吃。自己种点蔬菜,不够吃还要去山上挖点野菜。

  一年到头肉吃是不上几回。现在来了部队,他们夫妻吃的可仔细了。拿着馒头把盘子里剩下的菜汤都扫干净了。整个餐盘干净的就像是洗过了一样。光可鉴人。

  政委看到了,忍不住问道:“大哥、大姐,你们要是没吃饱就再来一份吧。”

  这对来自贵州的夫妻急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吃饱了,领导,我们真的吃饱了。”

  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自己多吃了一点会影响孩子在部队领导前的形象。

  政委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回头叮嘱洪班长,这几位看起来家庭比较困难的父母在这几天吃饭的时候给他们多打点菜。肉给他们多补点。

  吃完饭,领导也给这些战士放了半天假,让他们在营地里好好的和父母叙叙旧,唠唠家常。毕竟许久不见了。

  张寿也迫不及待的介绍自己的战友们给自己的父母认识。

  向张祥和桂花他们来部队的时候还带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都是给张寿和他们战友的慰问品。

  毕竟拥军也是老传统了。

  来了孩子的部队,也不好意思空手来。张祥来时花了二十多块钱买各种点心。桂花也找了自己的老姐妹帮着自己一起炸了俩大袋子的芝麻麻花。

  现在也是一口气都拿了出来。给这些张寿和他的战友们分了。

  不过有的战友的父母就显得有些窘迫了。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就如那对从贵州来的父母,他们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袋炸洋芋片。

  他们露出羞涩又有些怯怯的笑容:“这……我们自家炸的洋芋片。也不知道大家爱不爱吃。”

  张祥看得出这对老夫妻的窘迫,他下意识的搓了一下张寿。张寿立马反应了过来,走了过去就从袋子里捞出一片已经不酥脆的炸洋芋片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同时道:“爱吃。阿姨叔叔你们做的炸洋芋片可好吃了。大家伙都过来尝尝。我觉得比食品厂做的炸薯片还好吃呢。”

第七十七章

  这炸洋芋好吃吗?

  好吃。

  因为薄薄的土豆片在沥干水分之后丢进有油锅里炸的脆脆的,最后撒上一些盐、味精、胡椒粉、辣椒面。

  那种脆脆的,又带着香味的小零食怎么能不好吃呢?

  相比于工厂的炸薯片,这种自家炸额度洋芋片更是有一种粗犷豪迈的味道。那是精细化工厂食品不能比的。

  这对来自于贵州的夫妻,正是张寿的战友张达的父母。

  他们从贵州千里迢迢的赶来,辗转千里。这炸洋芋片却没有回潮回软,反而还是脆脆的。

  在火车上他们只是吃着自己带来的烤干巴土豆作为干粮。

  这油炸洋芋片他们一点都没动,就是想着带到部队里来给孩子吃。甚至他们害怕炸洋芋片容易破损,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的护着。

  一直到现在包装袋打开,里面的洋芋片还大多保持着未破碎的状态。

  “好吃,这炸洋芋片真好吃!”

  “斯哈~好辣,好脆~斯哈~但是吃着豪爽。叔叔阿姨,你们这炸洋芋做的好啊。真好吃,好过瘾。”

  “你们给我留点,留点。”

  “哎呀,叔叔阿姨,你们要是能留下来在咱们附近开个小吃店,就做炸洋芋片就好了。这可真好吃。要是有休息,我就想买这种炸洋芋片吃。比工厂的薯片好吃。”

  一个二个的年轻战士,争先恐后的把洋芋片塞进嘴里,还满是夸奖。

  现在贵州夫妻他们带来的炸洋芋片被战士们直接一扫而空,成了最早被吃完的零食。

  这对贵州的父母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脸上的皱纹也皱到了一起。

  他们就怕自己这做父母的让还在在部队丢脸了。

  瞧瞧自己的孩子,一身笔挺的军装看着就是精神。

  这个名叫张达的年轻战士也是满眼感动,他知道自己的这些战友是在帮自己。

  晚上张祥和桂花等人都被安排到了部队附近的招待所去休息

  躺在床上,老张对着桂花说道:“咱们国家还是有很多穷人啊。”

  桂花侧躺着:“那不是废话嘛,你想想十来年前还没解放的时候咱们家什么样的。不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解放了,也困难了不少年不是。也就是最近几年,你的工资也越来越高了,市面上的产品也丰富了,咱们的日子才好了。”

  “那张达的父母不是说了,他们在贵州的山区里面,就连买一些日用品都很困难嘛。衣服更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

  老张点点头:“嗯。”

  一夜无话。

  转过天来,才是参观的重头戏。作为飞行学员,张寿可以带着自己的父母近距离的观看自己学习的是什么了。

  场站的机库里,在场站领导的陪同下,一众战士的父母们都有些激动。

  因为在他们面前是一个闪烁着银灰色光泽的空中猛兽。

  来自于中国最新研制的空中战机歼—6。

  虽然说老百姓对战斗机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当一台大型战斗机停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被这种机械猛兽给震撼到的。

  张祥更是对着张寿道:“你以后就是要飞这个?”

  张寿看着歼6,他目光闪耀:“嗯!如果可以,我想要成为优秀的战斗机驾驶员。美国的那些海军航空兵,总是从航母上起飞来侵犯我们的领空。”

  “以后有机会,早晚要把他们给打下来!”张寿说这话的时候气势十足,当真是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

  而来自贵州的张达也对着自己的父母说道:“爸妈,这飞机好看不?”

  “好看。”张达的父母点着头。

  “你们想摸摸不?”张达问道。

  “这还能摸摸?”

  “能,站长同意了的。你们可以靠近去看看,去摸摸。”

  张达的父母小心翼翼的上前抚摸着那冰冷的机身。两人脸上都流露出一丝敬畏。

  他们怎么都想不出来,这种大铁疙瘩是怎么飞上天的。就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他们才更加的敬畏。

  这是普通人对高科技的一种畏惧。

  张祥夫妻俩也上前围着飞机看了两圈,并且发出啧啧的称奇声。

  相比于张达的父母,张祥夫妻就显得要从容的多。因为张祥经常看电视,看到的东西了解的东西也就更多一点。

  相比于张达的父母也就更加淡定和从容,甚至于张祥还能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个飞机用的是什么金属呢。

  这是不锈钢吗?看着像,但是摸起来又好像不太一样呢。

  张祥还在哪里鼓捣猜测着这飞机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呢。

  那边有的父母已经再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开飞机,能飞上天?

  面对这样的疑问,场站里面早就做了准备了。

  因为飞行表演就是要做的。

  不过飞行学员飞的不是战斗机,而是中国最新研发出发来的教练机。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